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一个豪门穷女婿的屈辱、韬略与反击

更新时间:2017-04-27 信息来源:华商韬略


  翁俊民,如今是印尼最有权势和影响的商界领袖之一。但他的事业,却是从被岳父李文正告知,你在我的家族没有位置开始。甚至,是从被羞辱开始。

  翁俊民的父亲12岁从福建莆田到雅加达做苦力,他拼搏一生也只是开了个不到10平米的小铺子,但却艰难中把儿子送进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大门。

 年轻时的翁俊民,勤奋且富有智慧,充满干大事的理想,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非池中之物,但在40岁以前他始终没有冲出人生的“池塘”。

  机缘巧合,他娶了印尼钱王李文正的女儿,但却不被这个豪门家族欣赏。还在谈恋爱时,李文正曾因他穿着拖鞋登堂入室告诉女儿:“请你买双鞋子给他。”这对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简直就是羞辱。

  婚后的第一个星期,翁俊民就接到李文正的通牒:“你不可以参与我家族的生意。”当时,李文正的泛印银行已是印尼最大的民营银行之一。

  被伤自尊的翁俊民脱口而出:“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要超越你!”之后,他当倒爷、开工厂,都不得志,好不容易靠汽车经销有些成绩,又因厂商改变代理政策,他盲目乐观铺出大摊子关了门。

  关掉汽车贸易的这一年,翁俊民已36岁。

  拥有一切自认为,别人也认可的成功条件,但最终还是那么努力却那么失败。是天生没有富贵命?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我所以苦其心志?

  困顿与迷惑中,铁哥们杨受成带他见了一位陈姓的算命先生。这位陈先生既在杨受成风光无限时精准地预料到他会摊上大事儿,又在杨受成负债3.2亿的谷底给出过几年内他就会翻身的神预测。

  陈先生见完翁俊民后大喜,告诉杨受成,你这个朋友,将来必成大器。翁俊民不太相信算命这回事,但听杨成讲得神乎其神,他还是倍受鼓舞,转身回到印尼鼓足精神,重新开始。

  现如今,翁俊民的国信集团,业务涉足金融、医疗、零售、地产和媒体多个领域,是印尼最近10年来成长最快的财团企业。在雅加达市中心最繁华金贵的CBD地段,他一人拥有其中3栋标志性大楼。只要人在雅加达,他每天都要在其中一栋大楼工作,而且常年保持10小时以上。

  2016年,翁俊民还实现了他当初的誓言:超越李文正。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6印尼50大富豪榜上,他以31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八,他的岳父李文正则以19亿美元位列第十位,在此之前,他虽然已是白手起家的大富豪,但始终排在李文正之后。

  在政商影响力方面,比李文正高调与活跃的翁俊民也正展现出超越李文正的力量。他出任印尼华商总会总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总主席多年,既在印尼华社卓有影响,又与印尼军政关系密切,还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总统的华族第一人。

  除热衷社会公共事务并成为呼风唤雨的人,翁俊民也是印尼捐款最多,开展慈善救助最多的企业家之一。其中,最轰动的是,2013年,他与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每人捐出1亿350万美元,设立了在印尼及周边国家展开医疗救助的慈善基金。

  现在,全球经济似乎依然没有走出金融海啸的负面,您这边的情况怎样?

  我们非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趁低加快投资:扩建了医院;同时有多个数亿美金的地产项目运作;银行也加快发展和升级改造;零售业务有新进展。甚至,我们还进军了饮料业和媒体业务。

  这是否跟亚洲金融危机让您吸取了教训有关?

  我们总是在教训中吸取经验。1997年之前,我就知道了稳健的重要性。因而,1997年,国信银行还因祸得福,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失去很多竞争者得到快速发展。当时,印尼前10大银行基本陷入泥潭,我们则安然无恙并脱颖而出。

  我认为,金融风暴令很多企业倒闭,关键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存有弊病,只不过风暴把问题提前暴露出来。没有这个风暴,一些公司也是要倒闭。

  什么经历让您更早知道了稳健的重要性?

  1987和1988年,我们做汽车代理,曾经很辉煌,但几乎一夜之间就倒掉了。当时的失败,有日本厂商的原因,他们突然改变代理策略,一下放开市场,让我们没办法适应。但随后的6个月反思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很<重要一点,是不够谨慎,风险考虑不够,甚至有盲目单纯的乐观。

  那些反思给了您哪些启示,让您有何改变?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只做可以计算而且可以承担风险的生意。物极必反、居安思危,我后来一直用这八个字来经营自己、经营生意。

  小心使得万年船,好的时候,危险可能就在前面,我常这样提醒和管理自己并防患于未然。

  所以您是只做输得起的生意。但企业家不冒险就做不大。在冒险和做大之间,您如何拿捏?

  你讲得极是。我绝对是只做输得起的生意。

  企业扩张发展,一定会存在风险,但我并不喜欢冒险。我采用可计算和可以承受的风险来发展我的事业。每一个商机放到我面前,我都要考虑,有机会赢,但我输得起吗?输不起,机会再好也不做。

  我们常常面临矛盾,稳健了,可能陷入保守、停滞不前。这要求我们改变,甚至扩张。但扩张了,可能把战线弄得太长,实力不够,发生困难,很多有战力的却战败了,战线太长是很大的败因。

  如何在稳健里保持健康的成长,这是一门艺术。解决之道,主要是要考量扩张既有事业或进入新事业后,把握机会与承受风险的能力:

  第一,看你要事业的成长空间和竞争者,这个事业可以做多大,你与竞争者相比优劣如何?第二,看社会和产业发展前景,如同现在,新能源,绿化环保可以做,金融业、地产和消费永远可以做:第三,量力而行,永远按输得起去赢。

  您好像特别看好地产和金融,为什么?

  看好地产,因为地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金融业是经济的核心,只要有经济,金融就会永远存在。我尤其喜欢银行,银行业,不但可以获得行业本身的机会,还可以知晓很多其他行业的机会。

  您怎么看业务多元化的必要性?推进多元化时,您特别强调哪些事情?

  企业要做大只有两条路走,一是事业本身的成长,一是从一个事业拓展到另一个事业。如能力允许,又有企图心和新机会,应该多元化。

  我坚持用专业化去经营多元化的事业。当我进入新行业时,会像这个行业的专业创业者那样思考机会、风险,并配备专业化的人事、财务、管理。

  我的一个便利是,做银行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机会。每个人找借钱时都会和我说,他的生意如何,盈利模式是什么?让我们学习到很多行业,发现很多商机。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借钱给别人之前必须了解和鉴别他和他生意,从此意义上说,一个银行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知识多元化的企业家。即使只为做好本业,银行家也需要对各个行业有很好的了解。就像一艘轮船的船长,这艘船前面放什么,后面放什么,上面放什么,下面放什么,容易坏的放哪里,什么能放,什么不能,什么多放,什么少放,都要平衡。要真正平衡好,就要去了解好你的货物,要有综合的知识。

  通过银行的便捷了解到各种商机后,您会怎样选择新的商机?

  我从三个方面选择和构思新行业。

  step 1

  每个事业都当成独立的商机来考虑。正如我讲的,用专业精神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状况,空间有多大,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建立优势。

  step 2

  我要求新事业与既有事业要有关联关系。如果我已在做上游,就会考虑贯穿到下游,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我做面粉,可能受到包装上的牵制,因此,我去开个包装厂,甚至最后,我还会去种小麦,做成一个连贯的产业。

  step 3

  上下游之外,我强调策略性的关系。不是事业上的相互关联,而是不同生意之间有内在联系,去挖掘出来,经营它。这是最有艺术的。像我们有银行,就想到开金融公司,在放账方面更方便一些。后来我们又开了保险,因为银行有那么多客户,这些客户可以买保险。我们还把客户带到医院。我的医生可以到我银行的客户家去看病。这个策略性关系,核心是围绕某个共同的价值点去建立产业。我一直看好一个价值点:顾客,或者说

  一个顾客网,然后我们一直在这么努力。

  您是希望建立并拥有一张强大顾客网,这有点像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思维?

  我认为,在一个生意中,最贵的是网,网的中心应该是顾客。这个网早就有了,从人类有生意以来就有。互联网只是让它更高效。

  你有200万客户,这就是一张网,会做生意的,要维护好这个网,然后不断向里面装东西。我举一个例子,我有做一个生意,饮料。人家问为什么做饮料。我说,因为我可以不很费力就做到。

  我到中国引入饮料厂,他们拿技术设备过来生产,我还可以贷款给它。我的银行有几百个分行,我让银行经理告诉顾客,喝我们的水。我银行的一个客户在印尼有几千个零售店。我请他吃饭,说,我要和你做一个生意,让你一些股份去占。要求是,我的饮料要在你的店里卖。我还是国际日报的大股东,自己有媒体,广告费也节省很多。

  所以你看,我不花太多本钱,不用太多精力,就做成一个新生意。为什么能做,核心是因为我们有顾客。在现代商业中,顾客的价值已不单单是体现在某个业务上,我对大家的忠告是,一定要重视、维护和利用好你的顾客网。

  您的讲述让我们看到您本人对国信集团的发展引领。这让我想到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企业一把手或者说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

  我不喜欢个人主义,但我坚定地相信,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比如中国,邓公改变了这个国家。当然,这最终是很多人的努力,但没有他,就没有其他人的发挥平台。

  一个国家、家庭、公司,都是这样。关键是依靠一两个人,不是一群人。这一两个人有能量、有担当,就会对整体改变很大。

  公司要发展好,一定是要靠决策者英明,老板好。老板混蛋或无能,职员再优秀也没有用。

  您当好老板的经验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可与我们,尤其是与创业者分享?

  有很多事情会对你的事业产生影响。比如,做人正直、诚信、勤劳、善待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以及拥有奉献精神。但这些都是根本。成功是高手之间的较量,关于如何做得更好,我想强调的是:

  创业者要有一个做事情的好态度和好习惯。

  我的态度和习惯是,总目标要大,阶段性目标要实际,配合的行动要细。年轻人创业,应从赚第一块钱开始,一步步,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既要有大目标,也要脚踏实地,分阶段进行。目标不大,成就自然局限。但行动不细,就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成为白日梦专家。

  另外很重要一点,要每天提升自己,让自己在跟事业有关的方面更全面、专业、不落后,最好是领先。这要多观察、学习、思考。观察社会和产业趋势,以及别人的成败,你要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任何事都要用心。

  生意好像是有生命的,你越用心抚育和投入,它就会越好。我是坐在马桶上都在思考自己的生意。对我来说,没有假期,即使有,假期也要思考生意。这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我享受其中。

  一个领导人,一定要做头羊,而且在各个方面做榜样,连生活都要很谨慎。什么事情都有好的、坏的榜样。一个企业家,事业上即使很好,假如你的生活不检点,别说社会,就连秘书都看不起你。有的老板坐下来,滔滔不绝讲自己如何赚钱,炫耀自己,浑身铜臭味,也有的老板很有见识,一看就有深度、有层次。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和职员命运。

  要成为一个好企业家、好老板一定要有理想,有对社会的责任和承担。好的老板和企业家,绝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层次和修养的高低。比如企业家精神、道德态度等等。

  领导人永远要力求上进,心中永远要有一座山去攀登。登上一座高山,又要迈向新的高山。

  在管理用人上,您有什么特别?

  用人方面,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有人反驳说,疑人也要用,用人也要疑。我不太在意这个。我喜欢用制度来用人。不能无止境相信一个人,也不能完全不相信,一个正确的制度,会塑造好、管理好、使用好人。

  管理上,我特别强调赏罚分明。

  有的老板,员工不好的好像看不到,员工好的也装成看不到。这是不称职的。再有,好老板一定要优待员工,员工不是你的奴隶,是你的同仁。要对员工有关怀,你的企业要有快乐和关怀。

  您是一开始就有一座很高的山去攀登吗?

  我第一次搞事业,完全是以争气、养家的目标出发。那时,我要攀登的山,只是赚到钱,养活家庭,给自己争气,纯粹是一个责任感和自尊心。

  家庭和自尊得到满足,就再想,难道事业不过是养家和被人看得起而已?于是,又衍生到承担更多的责任得到更多认可,逐渐有了更大的商业理想与抱负。心中的山开始是团队、集体,社会利益。

  我认为,每个场合、每个舞台,都有它的规矩,你既然上了这个舞台,就要做好。

  如果你决定做一个事业,而不是找口饭吃,就要承担好这个事业。你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很多人,不能说我想怎样就怎样,亏本也是我的事情。你要想到,一亏本,多少人受到影响,不单单是你个人的问题。做大以后,是社会问题。要凭责任感、使命,而不是喜好做事,才可以勇敢地面对人生!

  我总说,只为个人家庭责任努力的是生意人,有社会责任的才是企业家。

  不断上山是很辛苦的事,您如何永葆热情,比别人攀登到更高?

  我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五点半至六点半会把当天订阅的中文、英文、印尼文所有的报纸看完。

  六点半至七点半,我开始做梦沉思,反思昨天说错了什么话,什么事情没做好,还要思考今天要做的事情,要见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我要准备的非常充足,因为一到办公室,就不能想了,事情已经在那里等着你了。

  八点我准时出门,八点半我一定是坐在办公室里了,比所有经理都到得早。我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基本不应酬,下班回家吃饭,和家人沟通,十点半开始睡觉,我没有熬夜的习惯。

  我要求自己,每天,当我站在镜子前,我可以坦然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我就是那个翁俊民!我希望大家回到家里也能够站在镜子面前,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坦然面对镜子里的那个人!

  至于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我是有一个简单的做法:多做5分钟,10分钟。

  每一天,每个事情,比别人多做5分钟,10分钟,更多分钟。我本来是9点上班,5点下班。但我就要求自己,做到5点过5分、过10分,过更久。早上,8点半就来,比秘书还早。看书,别人一天看两三页,我要多看半页,多学一点。

  您刚才谈到,自己也遇到过很大的失败,您是如何面对及处理失败的?

  我经历很多失败,最大的那次让我有很多感触,尤其是对世态的感触。当你失败、低落的时候,朋友就一个个地离开你。但那个状况,也会让你发现和得到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你们北京话叫哥们,要在苦难中发现。

  失败也是这样。给你一个不好的结果,也给你一个发现好的机会。我对失败的态度是,不害怕失败,但每次失败,都必须总结经验,不允许类似失败。

  比如,1988年的失败,就让我学到:第一,量力而为:第二,珍惜拥有的;第三,认识到谁是可以依靠的人,让公司有了更稳固的平台。像代表我到机场接你的苏先生,他看到我倒下去,又看我起来的,20多年了,我们关系巩固。我和他没有合约,靠信用,靠患难建立的真情;第四,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神把我从谷底拯救出来。

  您一直特别关注慈善事业,为什么?

  一个生意人,首先是一个人,要考虑道德问题、伦理问题、社会问题。一个有成就的商人,也要是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国信集团一直秉承一个取之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从事公益事业,贡献自我力量。在我个人方面,我是基督徒,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成为别人的祝福。

  国来,自然要问您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我们很奇怪的是,在很多海外华人企业家都投资中国的背景下,您怎么不到中国大规模投资?

  我以前最早是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

  现在不再到中国有两个原因:

  第一,印尼的商业机会很多,我认为我还没有用完,我觉得我在这里还可以做得更好,这里也更有基础,要集中力量先在这里做到更好。

  第二,我总觉得,我们在印尼好像有点本事,但到了中国什么也不是。中国在这30多年,发展进步太快了。你们身在其中没有感觉,我们感觉很大。

  我曾在10多年前提醒印度尼西亚官员,说中国形势已经很明朗,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的改革开放要持续下去。他们说,中国能够发展是一个笑话。现在看,他们当时的判断是一个笑话。

  另外,我也觉得,在中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我们印尼过去的,哪些人在中国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呢?中国现在太强大了。

  30年前,我们捐点钱就很不得了,我也捐过款。现在不要提了。现在的中国,几十亿美金下去,影子都没有。我真是佩服邓公与后来的中国领导人,他们彻彻底底强大了这个国家。

  你问我为什么不到中国做生意?我的问题是,我凭什么到中国生意,我可以贡献些什么?坦白说,我一到中国就有自卑感。一看到中国的突飞猛进,就感到自己是什么都不是。我不是谦虚,事实这样。

  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如何教育下一代?

  首先我想说,感谢父母在艰难中给我好的教育。我很欣慰的是,至今依然可以得到母亲的教诲。我每天和她通电话,她时常提醒我,不忘本,做好事。

  我从父母的教育得到了经验,并用来教育我的孩子。因为良好的传统被延续,我们的儿女们也很争气。孩子是我最大的投资,不是国信集团。

  在教育孩子上,我很注重与他们平等的沟通。有个小故事,孩子在美国的时候,我常找机会跟他驾车远行,因为路途上,我可以和他很随和地谈话。这是我故意营造出来的谈话环境。

  我的观念是,教育孩子不单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人的塑造。我的儿女、女婿,我都要求他们首先做一个好人,绝对不允许像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浮而不实或无礼,没有同情心,也不知道感激和感恩。富不过三代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不能打破,打破的关键是,不要因富失勤失德。

  我强调以身作则,我上教堂的次数比上餐馆的次数多。

  您怎么评价自己的成就?在您看来,一个人应该如何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我对今天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我觉得很幸运。我今天得到的已超过我原本期望的。甚至,我觉得,我今天得到的,都不应该是我的。我觉得,我已经无憾了,我自己应该有的都有了。剩下的时间,是要把自己献给神、献给社会。

  我很难能讲该如何拥有成功而幸福的人生,但我对如何失败并把人生弄得乱七八糟有观察。

  我认为,人生的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生活的重和轻颠倒过来了;二是他把生活的目的和工具又颠倒了。

  什么叫重和轻?比如说一个人读书的时候,他的重点应该是勤奋读书,拿最好的成绩,得最高的学问,如果他把时间用在怎么去玩上,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乱七八糟,他就是就没分清轻重主次。

  第二个要分清楚人生的目的和工具。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有钱人,我想做一个部长,我想做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它都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它只是人生的工具。人生的目,应该是创造幸福生活。给自己创造,有能力后,为更多人创造。

  还有一个体会,自我激励与管理。

  我出生在贫穷家庭,小时候亲眼目睹父母被别人讨账欺负,我那时就下决心要为我的家庭争口气。但只有决心不够,要达到某个目标,你还需要对自己有规划,要求,而不是靠习惯和天性,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因此,我每天让自己过一种有目标并且严谨有序,自我约束的生活。

  最后,我还要说人生是理性和感性的配合,你配合得好,人生是正数,配合不好,人生是负数。

  回到家我会感性多一点,爱心会多于道理:做生意,就要理性多一点,不能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可以给你贷款多一点。

  所以,做人的艺术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