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美退出"巴黎协定",中国为啥最吃亏

更新时间:2017-06-03 信息来源:世界说


文章来源:世界说;作者:徐一彤、李晓萌

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2点(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3点),美国总统唐纳德· 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将使美国退出由195个国家于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在讲话中,特朗普批评《巴黎气候协定》损害美国经济,对美国极不公平,并保证美国在自己任内仍将是“世界上最清洁、对环境最友好的国家”。特朗普称,自己乐意谈一份“更公平”的气候变化协议,但“如果谈不成,那也无所谓”。

特朗普的决定一经发布,遭到美国国内与国际各界的批评与争议。《巴黎气候协定》到底有怎样的意义?美国是否会像特朗普宣称的那样,从《巴黎气候协定》中得到“解放”?随着美国这一巨型玩家离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如何继续?世界说就以上问题采访三位来自环保组织与学术界的中外专家,询问了他们的意见。

《协定》意义何在?塑造全球共识,敦促积极行动

《巴黎气候协定》于2015年年底出炉,2016年11月开始生效,获得了全球195个国家的签署认可。在仅有的两个不签署的国家中,叙利亚受内战所扰无法参与,尼加拉瓜则以《协定》力度不够拒绝签署。与签署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不同,《巴黎气候协定》设定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C之内的总目标,但签署国不需承担强制性的减排责任,可自行制定和执行减排任务,即便不达标也没有惩罚措施。从2023年起,各签署国将每五年回顾一次并不断提高目标。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项目副总监李雁对世界说解释,《巴黎气候协定》作为一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多边环境协议,参与程度之广泛史无前例。李雁认为,《巴黎气候协定》涵盖范围大,且达成生效条件的速度快,证明了气候变化本身是全世界人心所向。

不过,在李雁看来,目前仅凭《巴黎气候协定》本身,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根据科学界的评估报告,即便现在各国的减排承诺加在一起,已很难达到升温不超过2°C的目标了,有效的减排需要所有国家都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目标,而且尽快地去实现、甚至是超额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由于联邦政府层面的倒退导致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行动大幅降低的话,这确实会带来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就只能是由一个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必须都加快努力,去填补这个缺口,所有国家都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量地再多做一些。李雁指出,美国目前的年均排放量大概占全球的13%到15%,而其他留在《巴黎气候协定》下的签署国仍占到超过80%,因此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本身并不会使得《协定》失去它在减排分量上的价值和意义。

对美影响几何?减排大势所趋,气候外交生变

在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讲话中,特朗普描绘了一个黑暗而不公的“低碳未来”:270万工作岗位流失,电力严重紧缺,企业经营备受干扰,民生水平严重下降。与之相对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却可以自由开发煤炭能源。

在李雁看来,特朗普的描述与事实并不相符。李雁指出,美国各州、城市政府与企业界在节能减排上的脚步一直是往前走的,自下而上追求绿色低碳的前进趋势并没有动摇。即便在美国中部一些传统上不以清洁低碳技术发达著称的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也已有相当的竞争力,装机容量已经很高。特朗普政府未能接过前任政府比较积极的接力棒、自上而下地加速低碳经济发展,反而逆潮流而动,阻拦美国国内减排的脚步,反而会损害美国的就业机会与重要技术的储备和竞争力,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指出,特朗普对气候治理的负面态度也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外交格局造成影响。例如,中美之间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提出、以气候变化为突破口寻找两国之间的共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G2”模式,到目前基本可以告一段落。

未来中美之间仍将就核能、太阳能、风能、液化天然气(LNG)等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领域继续合作,但不会再以气候名义进行了。齐晔认为,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太大实质影响,但对美欧关系的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在国际事务上,欧洲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气候问题已经变成欧洲整个意识形态非常重要的方面。

气候治理走向何方?中欧构建新“G2”,治理模式应反思

 

继5月27日特朗普拒绝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与会国领袖达成共识以来,美国与欧盟之间在气候问题上的矛盾日益明显。身在伦敦的国际环境平衡全球立法者机构(GLOBE)首席执行官马利尼· 梅赫拉(Malini Mehra)对世界说表示,欧盟方面对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反应迅速而有力。

在齐晔看来,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不仅关乎中、美、欧之间气候外交的动态,也会引起人们对全球治理模式的反思。齐晔表示,整个气候变化的问题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框架公约》(UNFCCC)签署以来,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全球主义的治理理念。比如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顺应了全球主义的基本理念。

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则代表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主义,因此这次美国的退出会否令当前的全球治理理念受到震动,值得观察。法国、意大利、德国领导人都发言谴责特朗普决定,唯有英国表态没有那么强硬,首相特蕾莎· 梅拒绝就此事直接批评特朗普。梅赫拉指出,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加快自身减排步伐、并加强国际协作,以填补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所留下的真空,而中国也有意接过美国的接力棒,展现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的领导力。中美之间有过的G2合作关系,有可能出现在中欧之间。

马利尼· 梅赫拉则认为,特朗普的决定仅代表美国一届联邦政府的态度,并不能简单代表美国失去气候治理的领导地位。即便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代表团人数、甚至在未来可能只派观察员到会,仍将有很多身处联邦政府以外、希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美国政客、商界人士和市长参加会议,继续参与气候治理。梅赫拉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则虽然以成员国为基本单位,主权国家的地位却并非唯我独尊。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中,企业与地方政界将起到更大作用。 

谈到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梅赫拉依旧充满信心。“美国有明确决定(退出)是非常重要的,”梅赫拉说,“因为如果美国继续留在《协定》框架下、拖累《协定》进程,后果会更严重。既然现在总统很明确自己不关心地球福祉和气候治理,那么愿意行动的各方就可以继续前进,完成应有的工作。”


分享到: